|
水溫變化是影響水庫水質的關鍵因素之一,其中總氯含量(包括游離氯與化合氯)對溫度變化尤為敏感。氣溫升高會通過直接和間接途徑改變水庫中總氯的分布與衰減規律,進而影響水質安全與消毒效率。通常可以借助在線總氯分析儀進行實時監測。以下從多個角度分析氣溫身高的影響機制。 一、氣溫對氯衰減速率的直接影響 加速余氯降解 研究表明,溫度是余氯衰減的主要驅動因素。水溫升高會加快氯與水中有機物、氨氮等物質的反應速率,導致余氯濃度快速下降。例如,在給水管網中,主體水余氯的衰減模型顯示,溫度的影響權重超過水質本身和初始氯濃度。夏季高溫時,余氯在水庫或管網中的滯留時間縮短,可能使末端余氯低于安全標準(如0.05mg/L),需增加初始投氯量以維持消毒效果。 改變氯的存在形態:溫度上升可能促使化合氯(如氯胺)向游離氯轉化,而游離氯更易揮發或與污染物反應。 二、氣溫升高的間接效應 促進底泥鹽分釋放 水庫底泥是氯離子(Cl?)的重要來源。溫度升高會增強底泥中Cl?的釋放速率。例如,北塘水庫實驗發現,溫度越高,底泥Cl?釋放速度越快,尤其在擾動條件下,10天內0-20cm底泥中Cl?幾乎全部釋放。北大港水庫研究也證實,夏季水溫升高加劇了底泥鹽分溶出,導致水體氯離子濃度上升。 影響微生物活動與耗氯物質 藻類增殖:氣溫升高可能引發藻類大量繁殖(如青草沙水庫的硅藍藻型演替)。藻類有機物會消耗氯,并生成消毒副產物,同時藻類代謝可能釋放含氯化合物,間接影響總氯平衡。 微生物群落變化:高溫可能改變水體微生物結構,如硝化菌(硝化螺菌屬、亞硝化單胞菌屬)豐度降低,削弱水體自凈能力,加劇氮循環負荷,進而增加氯消耗。 蒸發濃縮效應 在干旱地區,氣溫升高會加速水庫水分蒸發,導致氯離子濃縮。例如,天津濱海水庫的咸化問題在夏季更顯著,氯離子濃度隨蒸發量增加而上升。
本文連接:http://www.8060088.com/newss-4107.html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