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在評估河流健康時,我們常常會遇到“COD”這個關鍵指標?;瘜W需氧量,簡稱COD,是衡量水體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(主要是有機物)總量的一個重要參數。簡單來說,它就像是河流的“代謝負荷”,數值越高,意味著水中的“垃圾食物”(有機污染物)越多,消耗水中寶貴溶解氧的潛力就越大,從而對水生生態系統構成威脅。在線COD水質測定儀是常用到的檢測儀器。 那么,一個自然的戶外河流,其COD的正常含量應該是多少呢?這個問題的答案并非一個固定的數字,而是一個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動態范圍。 一、 清潔河流的基準 在無人為干擾或干擾極小的原始、清潔河段,COD主要來源于自然過程。例如:流域內的落葉、枯枝在水中緩慢分解,釋放出有機物。雨水流經土壤,會攜帶一部分天然的腐殖質進入河流。藻類分泌物、浮游生物及其殘骸。 在這些自然來源下,河流的COD濃度通常維持在較低水平。國際上和我國普遍認為,對于一條清潔或僅受輕度影響的山澗溪流、森林河流,其COD的正常含量范圍大致在 10毫克/升(mg/L)以下。在許多情況下,尤其是在水源地或河流源頭,這個數值可以低至 5 mg/L 甚至更低。這個范圍可以被視為河流的“自然本底值”,是衡量其后是否受到污染的基準線。 二、 正常范圍的波動與影響因素 “正常”是一個相對概念,需要結合具體環境來理解。一條河流的COD在15-20 mg/L可能仍然是健康的,而另一條河流若從5 mg/L升高到15 mg/L,則可能已亮起警報。影響COD正常含量的自然因素包括:流域特征與季節、地理位置,不同地區的土壤和植被類型不同,其“本底值”也存在差異。 一條河流的健康狀態,不僅看其COD的瞬時值,更要看其長期的變化趨勢以及是否偏離了其自身的“歷史正常水平”。 對于大多數我們期望保持良好水質的戶外河流,將COD控制在 20 mg/L以內 是一個普遍認可的安全目標。 三、 超出正常范圍:污染的紅色警報 當河流的COD含量持續超過20 mg/L,尤其是不隨季節回落時,這通常是一個明確的污染信號。含量在20-50 mg/L表明水體受到輕度至中度有機污染,而一旦超過50 mg/L,甚至達到100 mg/L以上,則意味著水體正遭受嚴重污染,水生環境可能面臨缺氧風險。 在專業的水質評估中,COD常與另一個重要指標——生化需氧量(BOD)結合使用。BOD測量的是微生物在5天內分解水中有機物所需的氧量。它更具體地反映了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污染。 COD vs. BOD:COD值通常高于BOD,因為它不僅能氧化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,還能氧化一些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(如木質素)和部分無機還原物。 比值的意義:COD/BOD的比值可以幫助判斷污水的可生化性。如果比值較高(如遠大于3),可能意味著水中含有大量難以被微生物自然分解的有機物,這類污染更難通過常規生物處理方法去除,可能需要更高級的治理技術。
本文連接:http://www.8060088.com/newss-4070.html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