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水質自動監測站就像水環境的“前哨崗”,通過對水溫、pH、溶解氧、電導率、濁度等常規五參數,以及高錳酸鹽指數、氨氮、總磷、總氮等關鍵指標的持續監測,為水環境保護提供第一手數據。 日常管理不僅關乎設備運轉,更直接影響監測數據的準確性、完整性和可比性,是水環境管理決策的科學基礎。 日常巡檢與維護管理 日常巡檢是水站管理的基礎。運維人員需每日遠程監視數據,每周至少進行一次現場巡檢。現場檢查涵蓋儀器狀態、電纜連接、環境條件等多個方面。具體包括確認儀器安裝角度和清潔度、檢查每個接口的連接情況、站房溫度濕度是否適宜等。 每周的例行維護內容主要包括對儀器和采配水系統進行清洗維護、故障檢修、更換試劑以及進行儀器校準和核查工作,并做好詳細記錄。 每月維護則更為全面,除常規檢查外,還需重點檢查采水口、采水管路、采水泵和采水構筑物的狀況,定期進行清潔和維護保養。 每3個月需進行季度維護,檢查水質在線自動監測儀的水樣導管、排水導管、活塞和密封圈,必要時進行更換。 數據管理機制
數據管理是水站運行的關鍵環節。常規監測參數通常按每4小時一個監測值的頻率進行,每日應保證有6個測試數據,有效數據捕獲率不低于95%。 運維人員需每日審核數據,識別異常值。當自動分析儀器監測結果連續3次出現異常數據時,運維人員應在第一時間到達水站核實儀器運行狀態。 對于異常數據,需建立明確的處理機制。因儀器故障導致的數據異常,應在4小時內完成故障排查,無法修復的,應當在48小時內使用備機或移動監測車開展監測。 所有運維活動均需詳細記錄,包括巡檢維護記錄、檢修記錄、易耗品更換記錄等,形成完整的運維檔案。 人員與設施保障 運維人員需經專業培訓合格后上崗,掌握水質自動監測基礎知識、儀器原理及運維檢查要點。一個運維人員最多負責兩個站點。 水站設施需保持良好狀態。非運維人員進入站房需由運維人員陪同并登記備案。采水設施需定期檢查,防止人為干擾采樣。 隨著技術的發展,地表水質自動監測站的運維管理正向智能化、標準化邁進。隨著遠程運維、自動診斷等技術的應用,水質自動監測將變得更加精準高效。自動監測站產生的海量數據,將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,為區域水污染防治提供更為科學的決策支持。
本文連接:http://www.8060088.com/newss-4057.html
|